内蒙古包钢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来源:澳客比分网页版    发布时间:2024-10-04 15:50:32

包钢稀土前身是成立于1961年的“8861”稀土实验厂,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产业基地,是我。

详细介绍


  包钢稀土前身是成立于1961年的“8861”稀土实验厂,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产业基地,是我国稀土行业的龙头企业。

  截至2010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达66.37亿元,净资产达20.11亿元。企业具有3家直属厂(分公司)、1家全资子公司、11家绝对控股子公司、7家相对控股子公司、3家参股公司。

  1997年进行改制,由包钢(集团)公司、嘉鑫有限公司(香港)、包钢综合企业(集团)公司联合发起组建股份制公司,并于当年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7年完成了包钢稀土产业的整合与重组,实现了包钢稀土产业的整体上市。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包钢稀土已形成了完善的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拥有从稀土选矿、冶炼、分离、科研、深加工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产业基地,是我国稀土行业的龙头企业。

  公司以开发利用世界上稀土储量最丰富的白云鄂博稀土资源为主体业务,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经过40多年的投入,公司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实力,旗下有科研实力强大、闻名全国、享誉世界的包头(包钢)稀土研究院。公司与多所知名学府、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公司的技术优势与产、研结合优势突出。公司汇集了众多的行业专家与管理人才,建立了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形成了公司独特的管理优势。公司通过上市,建立了长期资金市场融资渠道,奠定了公司发展壮大所必需的资本优势。

  公司积极推动稀土行业联合重组,向下延伸稀土产业链。通过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源控制措施,并打破地区、打破所有制界限,低成本与行业内优势企业联合,不断壮大自身规模与发展实力,同时带动了其它地区稀土产业的整合,促进了我国稀土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公司依据应用领域发展现状,选择磁性材料、发光材料、抛光材料、贮氢材料等领域为发展趋势,重点发展了钕铁硼、荧光级氧化铕、抛光粉、贮氢合金粉等稀土功能材料,并向四大功能材料规模、质量、效益全国第一的目标迈进,推进稀土产业化发展。

  1927年7月3日,中瑞(典)西北科学考察团中的中国地质工作者丁道衡(1899~1955)在途径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阴山北麓、包头北约150公里处时,被一座黑色山峰吸引,独自前往查看,首次发现了白云鄂博矿铁矿。

  1935年,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何作霖(1899~1967)在北平对丁道衡采回的白云鄂博矿石进行研究,发现该矿含有两种稀土矿物,将其分别命名为“白云矿”和“鄂博矿”。后经验证,这两种矿物即是氟碳铈矿和独居石。

  1961年,包钢稀土冶炼厂的前身,即8861稀土实验厂开工建设。建设项目包括:稀土精矿选矿车间,混合稀土氧化物,混合稀土金属,单一稀土氧化物,单一稀土金属提取分离车间及相应的辅助设施工程。至1970年,该厂已具备选矿、前处理、提取、分离等四个基本工艺流程。

  1963年和1965年,受党中央和国务院委托,副总理指示国家相关部门先后两次召开了具备极其重大历史意义的“包头矿综合利用和稀土应用工作会议”,研究白云鄂博矿山稀土、铌、钍、萤石等多种有价值矿藏的综合利用。

  1963年4月1日,包头冶金研究所正式成立,由原包钢领导的包钢冶金研究所、704厂和8861厂划分出来组成,隶属冶金部直接领导,定名为“冶金工业部包头冶金研究所”,即后来的包头(包钢)稀土研究院。该所的研究任务即为研究白云鄂博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从包头矿中提取稀土稀有金属。

  1973年,冶金部下达包钢基本建设计划指标,其中主要项目有包钢选矿厂重选车间,年产稀土精矿1万吨。1975年该车间建成投产。1989年稀土精矿生产能力达到24000吨。

  上世纪70至80年代,包头冶金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围绕包头稀土萃取分离技术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如P350萃取分离镧、P204萃取分离钐钆、伯胺萃取分离钍、萃取剂合成等工艺都达到或接近世界领先水平,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并实现了产业化。特别是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结合包钢稀土生产实践创建的稀土串级萃取计算理论,使我国稀土萃取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有力推动了包头乃至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

  1978年至1986年,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受党中央和国务院委托,先后七次到包头组织召开“包头资源综合利用科学技术工作会议”,组织全国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针对白云鄂博资源,特别是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丰硕成果,有力地促进了以包钢为主的我国稀土产业和稀土应用的发展。使我国于1986年全国稀土总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从此变成全球第一稀土生产国和供应国。

  1995年,包钢稀土生产的混合稀土金属和混合碳酸稀土荣获首届内蒙古自治区名牌产品称号。至今,公司已有钕系列稀土产品、氧化镧产品、富铈氧化物产品、氧化铈产品等多个产品品类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名牌产品称号。

  1997年,包头钢铁公司以所属稀土三厂及选矿厂稀选车间为基础,联合嘉鑫有限公司(香港)、包钢综合企业(集团)公司以募集方式,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内政股批字(1997)第1号文批准,设立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8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稀土高科于1997年9月2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公司上市时总股本为260,350,000股,其中8000万股为社会公众股(包括800万股内部职工股)。

  公司上市时即建立了完善的“三会一层”法人治理结构。公司首任董事长、法定代表人为时任包头钢铁公司党委书记兼总经理曾国安,首任监事会主席为孙鸣凤,首任总经理为陈隆淮。截至1997年底,公司总资产为6.55亿元,净资产为5.92亿元。1997年实现出售的收益收入2.02亿元。

  上市后,公司在加强管理、苦练内功的同时,逐渐明晰了控制资源与发展应用产品并举的思路。

  1998年,稀土高科获得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和出口商品生产企业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并注册登记。公司更看重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

  2000年,公司与美国ECD/OBC公司合作,建设内蒙古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公司项目,正式向贮氢材料、动力电池等深加工产品进军。

  2002年,公司与其它投资者分别组建了包头昭和稀土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包头瑞鑫稀土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开始发展磁性材料产业。

  2003年,公司控股了包头华美稀土高科有限公司、淄博包钢灵芝稀土高科有限公司,在资源控制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公司通过控股包头市京瑞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始发展荧光级氧化铕材料产业。公司还成立了上海鄂博稀土贸易有限公司。2004年,公司与日方投资者共同投资组建了包头科日稀土材料有限公司。

  2006年,公司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促进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各类股东利益的一致,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了长期资金市场融资基础。

  2006年,公司开始使用“白云鄂博”注册商标。“白云鄂博”商标从此成为公司对外的名片,使公司发展理念与品牌理念传播于国内外。

  2007年,公司完成了包钢(集团)公司稀土产业资产重组工作。整合后,形成了以上市公司“稀土高科”为载体,包含包头(包钢)稀土研究院、包头天骄清美稀土抛光粉公司、中山天骄稀土材料有限公司及包钢其它稀土选矿类资产的全新的包钢稀土产业。公司股票简称变更为“包钢稀土”。

  2008年,公司成功控股了内蒙古包钢和发稀土有限公司,并联合部分子公司以及与包头稀土资源有关的冶炼分离及稀土应用企业、内蒙古高新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内蒙古包钢稀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至此,公司已形成拥有2家直属厂、1家分公司、1家全资子公司、10家绝对控股子公司、3家相对控股子公司、1家参股公司的集团化企业,形成了工艺齐全、产品丰富,跨地区、跨所有制的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公司规模逐步扩大,实力大幅度提高,对我国乃至世界稀土行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Copyright © 2014-2022 澳客比分网页版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20037076号